1.西园标本馆的功能:
西园标本馆是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研系统中技术支撑机构之一,对本园学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同时也为地方林业,环保,园林,海关,公安和科普等社会事业提供技术服务。
2.西园标本馆的类型和属性:
西园馆收藏以滇南热带地区为中心、以云南亚热带和东南亚热带地区为辐射范围的维管植物区系标本,同时也收藏地区性森林群落定位研究凭证标本和种子标本,属于地方性热带植物标本馆,兼具热带森林生态学研究收藏物保存的特殊性,具有鲜明的热带植物收藏特色。
3.西园标本馆的发展历史:
西园标本馆于1959年随着西园在西双版纳勐仑镇葫芦岛的创建,由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建立,在当时称为“植物资源组”。1959年至1974年期间,植物资源组致力于版纳地区热带植物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开展,标本逐渐增加,到1967年文革开始前的8年间,共采集存储植物标本14 000多份。
文革期间,科研工作基本都停止,混乱的7年期间新采集的标本只有约5 700份。 由于当时标本馆的标本存储条件很差,标本库存面积只有数十平方米,而西双版纳地区高温高湿,标本发霉和虫害严重,杀虫只能使用剧毒农药,也随着标本的逐渐增加,存储空间非常拥挤,标本馆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1974年6月,西园成立了“植物分类研究室”,由裴盛基任室主任,直到1983年12月。其间,在1976年为图书馆和标本馆新建了一栋房子,使标本存储面积达到了490m2,增加了标本的存储空间,在这9年时间里新采集增加标本34 000多份。然而,虫害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1984年1月-1986年12月,由李延辉担任植物分类室主任。
1987年1月,植物园归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而标本馆作为一个小组归属于新成立的“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