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药资源及中药材鉴定网站
    
网站介绍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中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物产丰富、稻香鱼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横卧江淮中部,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地跨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流经安徽段俗称“八百里皖江”,以长江、淮河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地形呈现多样性,全省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以及皖南山区。安徽地处中纬度地带,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安徽兼具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中,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富,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综观而论,安徽气候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安徽省是中医药资源大省,1986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时,安徽的中药资源数量为2508种,位居全国第八;至出版《安徽中药志》第三卷时,安徽的中药资源数量为3482种,已位居全国第六,华东第一。其中地道与优质药材有以下地区和种类分布:皖南有贡菊、宣木瓜、凤丹皮、覆盆子、太子参、粉防己、黄精、宣黄连、山茱萸、吴茱萸、蕲蛇、祁术、蝉花、栀子、殷半夏等;大别山区有茯苓、天麻、皖贝、辛夷、蔓荆子、霍山石斛、潜厚朴、咸秋石、舒术、五加皮等;江淮之间有滁菊、白头翁、木通、天葵、马勃等;淮河以北有亳菊、亳芍、亳桑皮、亳花粉、紫菀、颍半夏、白芷、板蓝根、薄荷、白鲜皮等。民间药有江南牡丹草、断血流、百蕊草、白毛夏枯草、荔枝草、竹节参、六月雪、三叶委陵菜和王枣子等。

此外,安徽有目前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网站团队根据多年在安徽省各地区和各药材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整合了大部分的安徽药用植物资源图片信息和常用中药材的鉴别知识,为我省中医药教学、科研和中医药知识普及以及其他相关研究人员和中医药爱好者学习提供平台。同时希望也欢迎从事中医药事业的同仁们一起来丰富网站内容,点击左上角的“团队”菜单,再点击“加入团队”按钮。加入成功后,就可以选择自己个人图库中的相关相册共享到网站图库中来。让我们共同来完善安徽中药资源和中药材鉴别成果的数字化整合。谢谢!

网站亲情链接:安徽中医学院数字化药用植物http://www.nature-museum.net/subsite/Albums.aspx?siteid=ahzyxy

松潘县药用植物资源http://www.nature-museum.net/subsite/Albums.aspx?siteid=spxzyzyw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网 http://www.zyzypc.com.cn/

安徽省中药资源及中药材鉴定网站    网站所有图片仅供教学和学习使用,未经允许请勿下载出版或发表。
网站管理:杨青山    技术支持:中国自然标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