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有黄河故道,中有长江横贯,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而使历代名医辈出,地道及常用药材荟萃。安徽南北狭长,跨越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境内地形复杂,山水相间,优越的生态环境为药用动植物生长繁衍创造了优厚的条件。安徽中药资源丰富,总种数居于华东六省一市之首,在全国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上,安徽医药学家辈出,如东汉的华佗、左慈,西晋的嵇含,南朝的徐叔响、徐嗣伯,宋代的陈文中、窦汉卿、张杲等,明代的朱木肃、汪机、徐春甫、吴昆、汪昂、陈嘉谟等,清代的程文囿、郑梅涧、吴谦、程国彭等。众多的医药学家促进了地方中医药的发展。
安徽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学,立足安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秉承“北华佗,南新安”的医药文化,历经几代人筚路褴褛,艰苦创业,目前已经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安徽省精品课程。建有腊叶标本藏量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的标本中心,建有颇具特色的药用植物园,建有三十多年历史的黄山野外见习基地。为反映安徽特色的药用植物,今借中国自然标本馆之一角,建“安徽药用植物资源网”,以更好地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交流。
安徽南有皖南山区,西有大别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中药资源,江淮之间和沿江的丘陵盛产常用中药,淮北平原有悠久的栽培中药材习惯。自古到今,形成了很多有名的地道和优质药材。根据这些自然区域的药用植物特点,本网站初辟“皖东丘陵药用植物”、“皖西大别山区药用植物”、“皖南山区药用植物”、“安徽道地与特色药用植物”。为方便药用植物爱好者了解安徽药用植物资源,增列“安徽常见药用植物分类”板块。
敬请各位药用植物爱好者指导!
|
|